從琵琶湖到第1運河的入口。有第1築地和第2築地。它是充分利用挖掘第一隧道所產生的沙土等建造而成的,以穩定水質和水量。另外,它也被用作船運的中轉站。在第1運河開工前,於明治14(1881)年8月安裝了水位計,開始觀測琵琶湖的水位。此外,它是原第三高中(現京都大學)水上部(現划船部)的發祥地,並設有“琵琶湖周遊之歌”的歌碑。
第1運河取水口是將琵琶湖的水引入到第1運河的取水口。
第2運河取水口是隨著水和電力需求的增加,全線修建地下隧道的第2運河的取水口。
在此有由久邇宮邦彦王(皇室)題字的匾額「萬物資始」。「萬物資始」出典於易經的《乾為天 》,意為「所有的事物從此開始」。
這是為京阪電鐵·石山坂本線橫跨第1運河架設的線路橋。車輛從琵琶湖運河船航線的正上方經過,因此如果運氣好,您也許可以從正下方的角度看到車輛,這是平常難得一見的景象。此外,位於該線路橋西側、斜跨於水路的大津繪橋實際上是曾經存在過的江若鐵路線路橋的遺跡。
這是一種通過交替開關2個閘門,讓船像電梯一樣,克服琵琶湖和運河之間的水位差,可以在二者之間航行的設施。建設之初,大門是木頭製成的,手動開關,需要4個人才能移動。現在大門是鋼鐵製成的。
2021年完成電動化改造工程,不再需要手動開關,但仍保留手動操作把手,以備緊急情況使用。
大津閘門是日本最早用磚建造的真正的西式閘門,僅次於建在北上川的石井閘門(宮城縣),是非常寶貴的現代化遺產。
2023年完成閘門自動化工程。
在延伸航班上,您可以在船上體驗開關閘門導致的水位變化。
當水從閘門的縫隙流出的那一刻非常壯觀。
在各個隧道的入口處上方,都鑲嵌著一塊稱為「扁額(Hengaku)」的石牌。它們各個都是由足以代表明治時代的政治家揮毫而成,是相當重要的歷史文物,同時每一塊扁額也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気象萬千」
Kishou Bansen
【意義】變化萬千的各式風光明媚動人
【揮毫者】伊藤博文
就任第三代京都府知事的北垣國道,為了復興京都因為明治維新後遷都東京而衰退的產業,努力推動各式各樣的現代化政策,留下了偉大的功績。
在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就是琵琶湖的運河計畫及其建設。
「寶祚無窮」
Houso Mukyu
【意義】皇位永存不滅
【揮毫者】北垣國道
※因為在隧道內,所以從外面是無法看見的。
為了要挖掘這個當時日本最長、全長2,436m的隧道,除了從山的兩側進行開挖之外,也從山上開挖了垂直的洞穴,再從該洞穴同時向兩側進行挖掘以縮短工期。這也是當時全日本首次採用這種「豎坑工程」的施工方式。但是因為遭遇堅硬的岩層和大量的地下水阻撓,導致施工相當困難。在經過不懈的努力後,終於完成了地上直徑5.5m、深度達47m的豎坑。
※周圍禁止一般人士進入,但是可以從路旁看見豎坑。
在第一隧道西出口的洞門上,鑲嵌著初代外務大臣山縣有朋揮毫留下的扁額。
這個洞門的設計酷似美國Troy and Greenfield Railroad的胡薩克隧道(明治7年(1874年)),因此外界普遍認為田邊朔朗當時是以該隧道為參考進行設計的。
「廓其有容」
Kaku Toshite Soreiruru Koto Ari
【意義】承載運河的大地深奧而廣闊
【揮毫者】山県有朋
汲取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經驗,於平成11(1999)年設置了緊急關閉閘門,以利在大地震造成堤防潰堤時能夠自動截斷水流。在這前方的藤尾橋,是運河工程中最早建成的一座橋。以紅磚及石頭建造的地基到現在依然維持當時的樣子,持續服役中。
所謂的舟溜(Funadamari),指的就是為了裝卸貨物或是讓乘客上下船而設置的船隻停泊處。此處是從大津過來的第一個舟溜,周邊則是賞櫻的名勝。於昭和45(1970)年在JR湖西線工程中新建的諸羽隧道(520m)的入口也在這裡。
安朱橋是架設在毘沙門堂參道上的一座橋。春天時,地方的人們用心培育的油菜花和櫻花一同綻放,使此處成為賞花的名勝。安祥寺川就在前方不遠處流經運河之下。和原本流經此處的河川在三維空間中交會是這裡的一大特徵。
彩繪著鮮豔朱紅的橋身斜跨於運河之上,令人印象深刻。這座映照著青紅葉的橋,是通往和日蓮上人頗有淵源的本圀寺。本圀寺原本寫作「本國寺」,但由於德川光圀(Mitsukuniみつくに)的皈依而得到了現在的寺名。
第二隧道是運航路線上的隧道中最短、總長124m的隧道。
第一運河的隧道洞門上鑲嵌著的各個扁額之中,文字數量最多的就是鑲嵌在第二隧道東出口、由初代内務大臣井上馨所揮毫的扁額「仁以山悅智為水歡」。乍看之下雖然像是以2行橫式書寫的方式呈現,但實際上是寫成縱向的4列文字,是這塊扁額的特殊之處。
西出口處的洞門不同於其他洞門呈半圓形,而是被建造為向上微微尖出的樣式,並且鑲嵌有初代海軍大臣西鄉從道揮毫的扁額「隨山到水源」。
〈東出口〉
「仁以山悦智為水歓」
Jin wa Yama o Motte Yorokobi, Chi wa Mizu no Tame ni Yorokobu
【意義】仁者喜好安穩不動的山,智者欣賞川流不息的水
【揮毫者】井上馨
〈西出口〉
「随山到水源」
Yama ni Shitagaite, Suigen ni Itaru
【意義】沿著山邊而行便能尋得水源
【揮毫者】西鄉從道
雖然乍看是座平凡無奇的橋,但它其實是日本最早的鋼筋水泥橋。於明治36(1903)年時,由田邊朔郎所建造。在這座橋旁邊有一個石碑,其上刻有「本邦最初鐵筋混凝圡(コンクリート(Concrete))橋」等拼音和文字混雜的字樣。
第三隧道位於第11號橋的稍稍下游,其總長為850m。
在東出口處,有著初代大藏大臣松方正義揮毫的扁額「過雨看松色」,西出口處則鑲嵌內閣制度成立後的初代內大臣三条實美揮毫的扁額「美哉山河」。
緊鄰著西出口的就是蹴上乘下船場,而接著將為您介紹的舊御所水道幫浦室,也是航線上的一大必訪景點。
〈東出口〉
「過雨看松色」
Kau Shoushoku o Miru
【意義】陣雨過後,就能見到最為鮮翠的松綠
【揮毫者】松方正義
〈西出口〉
「美哉山河」
Uruwashiki Kana Sanga
【意義】山河之景是何等美麗
【揮毫者】三条實美
為了將防火用水輸送至皇宮所建設的專用水道即為「御所水道」。為了讓水源位置高於皇宮中最高的紫宸殿屋頂以利輸水,幫浦室會將水加壓輸送至皇宮後山上的儲水池。此幫浦室委由以京都國立博物館等作品為人所知的建築師・片山東熊(Toukumaとうくま)進行設計,並由宮內廳完成建設。
除此之外還有
琵琶湖運河沿線的魅力
運河匯流隧道口處,鑲嵌著田邊朔郎的扁額。
田邊朔郎是被北垣知事任用為建設琵琶湖運河的主任技師,當時他也才剛從工部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年僅21歲。
「藉水利資人工」
Suiri o Karite Jinkou o Tasuku
【意義】利用大自然的水力來幫助人類完成工作
【揮毫者】田邊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