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水閘讓船隻通過,或是調整水位等任務,都是在這裡完成的。這裡最初使用的是木製門板,開關都依靠人力,需要用上4個人才能推動。現在也還留著當時用來開關閘門的手把。
在建造當時日本國內只有北上川的木造閘門,大津閘門則是第一個磚造的正宗水閘,也因此備受各界矚目。
在各個隧道的入口處上方,都鑲嵌著一塊稱為「扁額(Hengaku)」的石牌。它們各個都是由足以代表明治時代的政治家揮毫而成,是相當重要的歷史文物,同時每一塊扁額也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気象萬千」
Kishou Bansen
【意義】變化萬千的各式風光明媚動人
【揮毫者】伊藤博文


就任第三代京都府知事的北垣國道,為了復興京都因為明治維新後遷都東京而衰退的產業,努力推動各式各樣的現代化政策,留下了偉大的功績。
在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就是琵琶湖的運河計畫及其建設。
「寶祚無窮」
Houso Mukyu
【意義】皇位永存不滅
【揮毫者】北垣國道
※因為在隧道內,所以從外面是無法看見的。
為了要挖掘這個當時日本最長、全長2,436m的隧道,除了從山的兩側進行開挖之外,也從山上開挖了垂直的洞穴,再從該洞穴同時向兩側進行挖掘以縮短工期。這也是當時全日本首次採用這種「豎坑工程」的施工方式。但是因為遭遇堅硬的岩層和大量的地下水阻撓,導致施工相當困難。在經過不懈的努力後,終於完成了地上直徑5.5m、深度達47m的豎坑。
※周圍禁止一般人士進入,但是可以從路旁看見豎坑。


在第一隧道西出口的洞門上,鑲嵌著初代外務大臣山縣有朋揮毫留下的扁額。
這個洞門的設計酷似美國Troy and Greenfield Railroad的胡薩克隧道(明治7年(1874年)),因此外界普遍認為田邊朔朗當時是以該隧道為參考進行設計的。
「廓其有容」
Kaku Toshite Soreiruru Koto Ari
【意義】承載運河的大地深奧而廣闊
【揮毫者】山県有朋
汲取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經驗,於平成11(1999)年設置了緊急關閉閘門,以利在大地震造成堤防潰堤時能夠自動截斷水流。在這前方的藤尾橋,是運河工程中最早建成的一座橋。以紅磚及石頭建造的地基到現在依然維持當時的樣子,持續服役中。

所謂的舟溜(Funadamari),指的就是為了裝卸貨物或是讓乘客上下船而設置的船隻停泊處。此處是從大津過來的第一個舟溜,周邊則是賞櫻的名勝。於昭和45(1970)年在JR湖西線工程中新建的諸羽隧道(520m)的入口也在這裡。


安朱橋是架設在毘沙門堂參道上的一座橋。春天時,地方的人們用心培育的油菜花和櫻花一同綻放,使此處成為賞花的名勝。安祥寺川就在前方不遠處流經運河之下。和原本流經此處的河川在三維空間中交會是這裡的一大特徵。
彩繪著鮮豔朱紅的橋身斜跨於運河之上,令人印象深刻。這座映照著青紅葉的橋,是通往和日蓮上人頗有淵源的本圀寺。本圀寺原本寫作「本國寺」,但由於德川光圀(Mitsukuniみつくに)的皈依而得到了現在的寺名。

第二隧道是運航路線上的隧道中最短、總長124m的隧道。
第一運河的隧道洞門上鑲嵌著的各個扁額之中,文字數量最多的就是鑲嵌在第二隧道東出口、由初代内務大臣井上馨所揮毫的扁額「仁以山悅智為水歡」。乍看之下雖然像是以2行橫式書寫的方式呈現,但實際上是寫成縱向的4列文字,是這塊扁額的特殊之處。
西出口處的洞門不同於其他洞門呈半圓形,而是被建造為向上微微尖出的樣式,並且鑲嵌有初代海軍大臣西鄉從道揮毫的扁額「隨山到水源」。

〈東出口〉
「仁以山悦智為水歓」
Jin wa Yama o Motte Yorokobi, Chi wa Mizu no Tame ni Yorokobu
【意義】仁者喜好安穩不動的山,智者欣賞川流不息的水
【揮毫者】井上馨

〈西出口〉
「随山到水源」
Yama ni Shitagaite, Suigen ni Itaru
【意義】沿著山邊而行便能尋得水源
【揮毫者】西鄉從道

雖然乍看是座平凡無奇的橋,但它其實是日本最早的鋼筋水泥橋。於明治36(1903)年時,由田邊朔郎所建造。在這座橋旁邊有一個石碑,其上刻有「本邦最初鐵筋混凝圡(コンクリート(Concrete))橋」等拼音和文字混雜的字樣。
第三隧道位於第11號橋的稍稍下游,其總長為850m。
在東出口處,有著初代大藏大臣松方正義揮毫的扁額「過雨看松色」,西出口處則鑲嵌內閣制度成立後的初代內大臣三条實美揮毫的扁額「美哉山河」。
緊鄰著西出口的就是蹴上乘下船場,而接著將為您介紹的舊御所水道幫浦室,也是航線上的一大必訪景點。

〈東出口〉
「過雨看松色」
Kau Shoushoku o Miru
【意義】陣雨過後,就能見到最為鮮翠的松綠
【揮毫者】松方正義

〈西出口〉
「美哉山河」
Uruwashiki Kana Sanga
【意義】山河之景是何等美麗
【揮毫者】三条實美
為了將防火用水輸送至皇宮所建設的專用水道即為「御所水道」。為了讓水源位置高於皇宮中最高的紫宸殿屋頂以利輸水,幫浦室會將水加壓輸送至皇宮後山上的儲水池。此幫浦室委由以京都國立博物館等作品為人所知的建築師・片山東熊(Toukumaとうくま)進行設計,並由宮內廳完成建設。

除此之外還有
琵琶湖運河沿線的魅力

運河匯流隧道口處,鑲嵌著田邊朔郎的扁額。
田邊朔郎是被北垣知事任用為建設琵琶湖運河的主任技師,當時他也才剛從工部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年僅21歲。
「藉水利資人工」
Suiri o Karite Jinkou o Tasuku
【意義】利用大自然的水力來幫助人類完成工作
【揮毫者】田邊朔郎